首页

景德镇女s收奴

时间:2025-05-29 17:57:40 作者:中国郭守敬望远镜发现锕系元素增丰星 揭示“银河系考古”新线索 浏览量:16388

  中新网北京5月29日电 (记者 孙自法)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5月29日向媒体发布信息说,该台科研人员领导的国际合作团队,基于中国郭守敬望远镜(LAMOST)巡天数据和日本昴星团(Subaru)望远镜高精度后续观测,首次在银河系的“盖亚-香肠-恩克拉多斯”(Gaia-Sausage-Enceladus, GSE)吸积遗迹中发现一颗具有高钍/铕比的锕系元素增丰极贫金属星。

  这颗编号命名为LAMOST J0804+5740的极贫金属星的发现,为理解宇宙中最重元素的形成机制、开展“银河系考古”研究提供了全新线索,并揭示锕系元素增丰可能与矮星系的吸积过程密切相关,相关成果论文近日在国际科学期刊《天体物理学杂志快报》(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)发表。

本项研究成果相关示意图。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供图

  论文第一作者、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博士研究生林洋名介绍说,研究团队对LAMOST J0804+5740这颗特殊恒星中的48种元素丰度进行了精确测定。结果显示这颗恒星的锕系元素(如钍)的含量显著高于普通的r-过程(快中子俘获过程)增丰星,成为目前已知少数几颗锕系元素增丰星之一,同时表明它可能诞生于一次极端的重元素合成事件。

  锕系元素增丰现象一直是现代天文学研究的谜团之一。传统观点认为双中子星并合或者中子星-黑洞并合是其主要来源。不过,研究团队本次通过对比理论模型,发现磁旋转驱动喷流超新星模型与LAMOST J0804+5740的观测丰度模式最为匹配。这意味着磁旋转驱动喷流超新星也可能产生锕系元素增丰现象,为其起源提供了新的解释。

  动力学研究发现,LAMOST J0804+5740不仅是一颗锕系元素增丰星,而且属于银河系吸积矮星系“盖亚-香肠-恩克拉多斯”的一部分,这不仅是第一次出现在该吸积矮星系中,也是第一次在已知吸积遗迹中发现具有明显锕系元素增丰的天体。

  林洋名表示,研究团队进一步分析了48颗具有钍丰度测量的r-过程增丰贫金属星,发现约三分之二的锕系元素增丰星均倾向于吸积起源。这表明,被银河系吸积的矮星系可能是此类特殊天体的重要来源。

本项研究成果相关示意图。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供图

  论文通讯作者、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李海宁研究员指出,LAMOST J0804+5740如同一枚“时间胶囊”,保存了百亿年前矮星系中剧烈重元素核合成事件的证据。未来,研究团队将扩大对锕系元素增丰星的搜寻,并结合核物理实验和核合成理论模型,揭示重元素起源的完整图像。

  李海宁进一步表示,这项研究不仅为“银河系考古”提供了新线索,也为理解宇宙中最重元素的形成和演化开辟了新思路。天文学家期待后续研究能揭示更多关于锕系元素增丰现象的奥秘,并进一步探索银河系吸积矮星系的独特化学特征。(完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外交部:国家间防务安全合作不应针对第三方或损害第三方利益

换个身份,郑云龙见证了科学训练的发展,“6个孩子6个状态,在科研团队的帮助下,我们需要根据每个人的情况去调整训练计划”。他记得,以往传统的训练很容易强调“量”的累积,忽略了运动员的疲劳问题。而且,随着冰雪运动在我国迅速发展,训练的场地和器材也更加多样化,不仅能有四季滑雪场,保护气垫的使用也有助于运动员突破自我,“不变的是,过年回不了家”。夏天在成都,冬天在长白山和崇礼,一年四季,轨迹清晰。

美共和党总统竞选人宾克利宣布退出2024年总统选举

“我们有我们的责任,他们也有他们的责任。不管怎么样,最起码来道个歉、点个纸,但一个都没有。我心里的疙瘩确实解不开。”杨海龙说。

第五届中澳国际电影节将于11月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举办

2023年11月,新疆首个“公路口岸+属地直通”模式在阿拉山口公路口岸正式运行。一年来,阿拉山口公路口岸进出口运货量已达104.35万吨,货物种类不断拓展。

促发展惠民生,“国家账本”显力度释温度

在疫情之前,曼谷湄南河畔的购物中心,总能听到中国各地方言。即便是在距离清迈4小时车程、驶过726道弯才抵达的小城拜县,也能看到中国游客排队打卡的长龙。但如今,烈日下的泰国街头依旧熙熙攘攘,唯独少了大量中国游客的面孔。

中国邮政浙江省分公司原高级资深经理李金良接受审查调查

“我们组织洲际弹道导弹发射试验,是为了检验武器装备性能和部队训练水平,是例行性军事训练活动,完全合法合理。”张晓刚说,中国的核政策具有高度的稳定性、延续性和可预测性,我们始终恪守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核政策,坚定奉行自卫防御核战略,不搞军备竞赛,明确承诺不对无核武器国家和无核武器地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,坚持将自身核力量维持在国家安全需要的最低水平。

相关资讯
时政长镜头丨“梦之队”的筑梦人

    共建“一带一路”源自中国,成果和机遇属于世界。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坚持共商共建共享,跨越不同文明、文化、社会制度、发展阶段差异,开辟了各国交往的新路径,搭建起国际合作的新框架,汇集着人类共同发展的最大公约数。我国是“一带一路”的倡导者和推动者,但建设“一带一路”不是我们一家的事,是合作伙伴们共同的事业。“一带一路”建设不仅仅着眼于我国自身发展,而是以我国发展为契机,让更多国家搭上我国发展快车,帮助他们实现发展目标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“一带一路”是大家携手前进的阳光大道,不是某一方的私家小路。它以亚欧大陆为重点,向所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开放,不排除、也不针对任何一方。所有感兴趣的国家都可以加入进来,共同参与、共同合作、共同受益。十年来,中国同各方合作伙伴一道开展了数千个务实合作项目,收获了实打实、沉甸甸的成果,共同绘就联结世界、美美与共的壮阔画卷。中老铁路、雅万高铁、蒙内铁路等一大批标志性工程有力促进共建国家和区域互联互通,鲁班工坊、菌草技术等“小而美”民生项目落地生根,持续惠及共建国家民众。实践证明,共建“一带一路”为世界经济增长开辟了新空间,为国际贸易和投资搭建了新平台,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拓展了新实践,为增进各国民生福祉作出了新贡献,是一条造福各国、惠及世界的幸福之路。

热门资讯
链接文字